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欢迎来到常州龙!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手机版
搜索
查看: 2219|回复: 0

“再游焦溪”的三大感受 网友:再不去抢救恢复,那就彻底完蛋,对子孙如何交代?

[复制链接]

109

主题

127

帖子

61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11
发表于 2016-9-9 09: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游焦溪”的三大感受……

作者:文笔轩gxq

隶属常州市武进区东北部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常州龙注:现属天宁区)--焦溪镇,对文先生来说并不陌生,六年前就独自进行寻访,后来又跟随一些社团组织来此游览,但总觉得“意犹未尽”。上周日,文先生与好友一起再次来到“焦溪”进行畅游……
这块写着“焦溪”二字的木牌子,文先生已经第二次看到了,因为六年前第一次来此就见于此。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红漆已经斑驳不堪,很旧的痕迹,看上去很古老了,但它至今依然还横挂在门排上。此次看见它,文先生颇有感受,据了解这是一位乡贤叫奚德椿老先生亲手书写的。

说到这位奚德椿老先生,就不能不说一下常州奚氏发祥地“芙蓉奚氏宗祠”的名人,早年奚氏名人中有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之一的奚蓉蒧[diǎn],字子哲,文采过人;北宋皇祐五年(公园1053年)进士奚若冲;乾隆进士奚寅,奚寅的故居至今保留在焦溪古镇。而奚寅的子孙就是这位奚德椿老先生,他是常州知名的书法家。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焦溪.jpg


顺便说一下,眼前所见的“龙溪河”就是在这位奚老先生据理力争下才得以保留。原先焦溪镇原来有很多河,当年因为要建影剧院等游乐设施,已经堵塞了一条河,还想把这条“龙溪河”填没以扩充面积,这项决定遭到奚老先生为首的乡贤们力竭力反对,后来终于保留了它,从而形成了如今人们所见到的焦溪“一河四桥”的古镇格局。

桥.jpg


在这焦溪镇上,文先生看到有许多房子都采用石块做墙脚,有的山墙甚至全石块贯彻,这就形成了在常州地区焦溪民居特有的特色——石头房子印象。由于焦溪北有舜山,所以石块作为建筑材料的运用就比较广泛了,凡是靠弄边的建筑,基本都是石块砌就,有的还在缝隙上打满铆钉进行加固;基本不开窗,山墙一砌到顶,多开侧院门,台阶高立,大门牢实。


其实,内里还是考究的,许多建筑榫卯木结构,基本风格朴素,无张扬夸张的外在装饰,但内里却藏有新奇,如中国式门楼、照壁、房檐、门窗和砖雕木雕都也齐备。大户人家往往三、四进,庭 院幽深,柱子粗实,地面砖也考究,一些是清代烧彩釉的,图案有痕都斯坦风格,可惜现在几乎绝迹了。




门.jpg



建造于民国的中街具有焦溪民居的典型代表性,联排砖木结 构二层楼,跨距约5米左右,前店后仓,楼上住人,一直是焦溪的商业中心“南大街”,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新镇西移逐渐冷落凋敝。那一如昨日的石头墙也有清时遗风;那举目难尽的奚家老宅或也几度浮沉。

石头.jpg


据了解在焦溪,不仅可以制造特色的“石头墙”,早年的焦溪人在建造家园的时候,每家每户的天井和街道两边都安有排水漏,石头凿成,百年不损,这种具有公共排水意识是很值得称赞的。


当然,焦溪人也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对环境保护利用意识的逐步认识和重视,现如今已经停止开山取石,取而代之的利用特殊的地理优势,种植水果,出产的焦溪蜜梨成为品牌。从而更好地保护了古镇的生态环境。
圈门.jpg
说真的,文先生来焦溪古镇不止一次了,此次再次游览又有不少“收获”,首先从奚德椿老先生所书写的充满圆润饱满的“焦溪”二字,可以了解到这座古镇有种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从“石墙”这一“别具一格”住宅建筑材料,留下了深刻的“石头房子”印象。

最后,也是文先生此次再游焦溪的第三大感受就是品尝了焦溪的“扣肉”,这确实是焦溪的一大特色。据了解,“焦店扣肉”在古镇已有上百年历史,对于农户而言,大凡碰上婚丧喜事,扣肉必上,算是一道大菜。“焦店扣肉”用料所选五花肉均取自国宝“二花脸”所育猪种,据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焦溪的扣肉开始闻名于常武地区,当时公社里的工业公司食堂,就因为扣肉做得好而声名远播。现如今,“焦店扣肉”已不仅仅是一道菜,它所流露出的古镇气质是其它菜所不具备的。已正式申请注册“焦店”扣肉,打出古镇牌。

扣肉.jpg


中午时分,文先生与好友一起来到了焦溪镇上一家有名的餐馆共进午餐,特地品尝“焦溪扣肉”,觉得味道确实不错。午餐后,文先生的这次再游焦溪之行也就此结束了。在返程的路上,文先生想得很多很多,因为焦溪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

谈谈文某人对焦溪三大感受 再不去抢救恢复,那就彻底完蛋,对子孙如何交代啊

作者:预测者


读完才看出,奚德椿的“焦溪”二字匾额,古老的石头房子,和好吃的扣肉,是文先生对焦溪的三大感受。作为焦溪人,我感动有这么多写手拍客关注焦溪,文先生这么做,帮焦溪宣传上一个大忙,可惜我不是焦溪村衙门头头,不然一定送你一盒焦溪扣肉当报酬。

照片拍得不错,文字也轻松优美,不过要说是感受,似乎感而不足,受之有余,所以更像是一次写照,或说简单白描。我所理解,感受要有自己的个性化内容,既要回避一味说好话的恭维,又要显示对事物的一种尖锐判断和内心碰撞。

说老实话,我作为焦溪人对焦溪并没太好印象,因为我太了解焦溪人事。地方是人的地方,所以不可以离开人来说她如何,一定要还原整个概貌。历史上的焦溪是出了些名人、文化人,我家祖上奚寅算一个,但这是祖产,是历史,不是拿来炫耀的资本。我们的问题是,都不认为那种拿祖上说事吹嘘的习惯有什么不好,相反心安理得,导致的结果必然是陶醉于祖上的辉煌,而自己却了无建树,更无可圈可点。

任何一个城镇经历几百年之后都有故事,都有好东西留下来,而因为常州把好多古老街巷老镇从前是弃之如敝屣,现在留下来的就是宝。焦溪的完整保留,不是文化事业的功劳,而是被边缘化的结果,她地理位置尴尬失去开发价值成全了自己。后来许多人想好好利用这个资源来做古镇文化旅游,据我所知至少喊了20年以上,但在武进时有雷无雨,今天划给天宁区了也是依旧。这就很好说明,在开发利用的背后其实是利益的权衡和博弈,并非完全因为她叫焦溪古镇,有太多的文物和历史信息。

奚德椿是我本家,读书人,早年在上海铁路工作,国军那边的人,所以回来后一直当农民,到晚年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才有咸鱼翻身的味道。奚德椿会写毛笔字,尤其善于写招牌,严格来说他算不上书法家,因为他的毛笔字就是字匠字,都用浓墨,都一个节奏和速度,几乎没有什么韵律变化。他写了很多关于焦溪的字,只能说明,当时要他字的人很多,但说明不了他字里有多少反映焦溪内涵的内涵。

焦溪石头房子是一大特色,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靠山吃山,对建筑艺术追求层次不算高。山就在边上,就地取材是贪图便宜,何况那些盖房子的石头基本是保持原状,省下不少人工钱,更加印证是为了便宜。同样也在山区,西递宏村的那些大宅子你看到哪个这样做的?人家那体现的是经济实力,对建筑审美本身的苛刻追求。不幸这些石头房子百年来保存下来,但要是说对它感受,就要去探究为什么要用石头造房子,因为房子本身都在,并且都看得见,但房子背后的人和事则没那么简单。

焦溪扣肉也没传说的那么神奇,食材选得好,加上火功到位,所加佐料无非盐糖酱油生姜外加一些酒糟,过去这么做,现在还这么做,没有一点改进。过去我在云南,吃到千张肉的味道不见得比它差,相反人家佐料加得丰富,我相信你吃了这个也会觉得更喜欢。

其实身临其中,更应该感受到的是焦溪的破败和陈腐,因为你如果这样说,并且这样去告诉更多的人,发挥你的影响力,焦溪才可能被一些人真正重视起来,他们就会想,哈,那地方原来到处是宝,但宝也有寿命,现快要不行了,再不去抢救恢复,那就彻底完蛋,对子孙如何交代啊。事实上,好多知道焦溪古镇的人,兴冲冲的来,扫兴而归,他们感慨怎么如此破败不堪,连一条贯穿其中的街河都臭气熏天,闻一下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我倒喜欢这些朋友把真实而直观的想法说出来,不是给焦溪抹黑,恰恰是担忧焦溪的生死兴衰。

所以我作为焦溪人更喜欢文先生用镜头和文字去感受焦溪的破败和陈腐,并且从中有所发现,以期起到惊醒和鞭策的作用。固然美好需要宣传,焦溪的出名不能不说宣传作用是主要因素,问题是当华而不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客观摆在面前,令太多慕名而至的人失望而归的时候,正面宣传不仅白费,而且还等于叫人上当,几年十几年一来,还有人相信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常州龙     |联系我们|


    友情提醒:本网是免费信息交流平台,不对信息真伪性负责,不对网友的交易后果负责,请进行任何交易、行为前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本站将尽量审查和删除明显不合法的贴子。

技术支持: 零三设计 版本:DZX3.2 主题制作: 泡泡科技&常州龙 版权所有:同城印象常州分公司

发表新帖 客服
微信
nihao163k

微信公众号

欢迎查看

QQ号

站长QQ

欢迎查看
加QQ前说明来自常州龙

回到顶部